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第二届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论坛暨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年会在北京大学举办


2024年6月27日,第二届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论坛暨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年会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与泰国玛希隆大学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国际合作处联合承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医药产品与技术创新合作、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成员合作与发展”。来自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越南和中国等国家的政府部门官员、医学高校校长、公共卫生专家、医学专家、企业代表、教师和学生以及中国—东盟中心、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


1.png

会议现场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科技教育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吴良有、副司长时颖;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亚非处处长肖蔚、副处长钟文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合作司亚太处处长佘志文;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吕振艳出席了此次活动开幕式。出席此次会议的国际组织和机构代表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副代表Amanda Bissex、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卫生系统和卫生安全组协调员乔建荣、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副主任刘晓。

出席此次会议的东盟国家主要嘉宾包括:缅甸卫生部公共卫生司司长Myint Myint Than、仰光第二医科大学校长Aye Aye Khin、曼德勒医科大学校长Myo Thet Tin、马圭医科大学校长Aye Aye Oo;越南河内医科大学校长Nguyen Huu Tu;泰国玛希隆大学副校长Pattarachai Kiratisin、玛希隆大学诗里拉医院/医学院院长Apichat Asavamongkolkul;柬埔寨国际大学校长助理Vouch Phisith。出席此次会议的国内其他院校嘉宾包括: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季勇、贵州医科大学校长罗鹏、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舒珺、石河子大学副校长吴向未、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武汉大学医学部副部长刘继强、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厉岩。出席活动的北京大学校领导有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陈宝剑;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原常务副主任柯杨。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陈宝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科教国际司司长吴良有、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卫生系统与卫生安全组协调员乔建荣、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副主任刘晓、泰国玛希隆大学副校长Pattarachai Kiratisin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卫生项目南南领域负责官员毛盼(代驻华副代表Amanda Bissex)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主持。

陈宝剑表示,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东盟中心的支持下,北京大学相继牵头成立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医学教育、研究、公共卫生科技合作发挥了重要的平台桥梁作用和科技支撑作用。未来,北京大学将继续携手国内和东盟国家的合作伙伴,继续推动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建设发展,持续打造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的科学研究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吴良有强调,疾病预防控制始终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内容,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积极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健康丝绸之路倡议,在中国—东盟10+1机制下深化双方在疾病防控领域的合作,提高了区域传染病防控能力,维护了区域民众的健康福祉。他期待与东盟在传染病防控、人员交流培养等领域实现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公共卫生交流合作,探索开展创新性合作项目和新型合作方式。他期待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在相关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png

吴良有司长致辞


乔建荣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快速变化之中,人们面临很多难题和挑战。需要通过更加具有战略性的计划,促进所有人特别是贫困人口、受战争影响的脆弱人群的健康。她强调各国都应重视核心健康措施,并就这些措施加强能力建设;未来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投资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增强卫生系统的复原力和韧性;利用科技力量,通过北京大学、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等学术机构和平台的努力为公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做出更加有力的贡献。


3.png

乔建荣协调员致辞


刘晓指出,近年来中国—东盟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领域的合作需求日益强烈,高等教育是支持和促进中国—东盟公共卫生领域合作的重要环节。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中国—东盟中心将进一步发挥一站式信息和活动中心的作用,推进更多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相关部门、高校、研究机构等加强交流,助推教学、医疗、科研和产业融合发展,为双方卫生和医疗事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她期待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继续发挥优势和引领作用,不断创新机制,积极开展研究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提升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水平,惠及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民,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4.png

刘晓副主任致辞


Pattarachai Kiratisin表示,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等平台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强有力的公共卫生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医疗产品与技术创新,他强调需要促进联合研发活动,让尖端技术在不同医疗环境中都具备有效性;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技能;协调区域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审批流程,促进新产品在保证安全性和质量的前提下快速进入市场;增加包容性,确保创新技术产品惠及所有人群,特别是偏远地区和服务不足地区的人群。


5.png

Pattarachai Kiratisin副校长致辞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卫生项目南南领域负责官员毛盼代驻华副代表Amanda Bissex发言,发言中强调,东盟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目标3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均存在巨大差异,需要通过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协调和支持逐步改善。她呼吁中国和东盟国家在保障母婴基本保健服务方面合作采取行动:加强卫生系统,特别是初级卫生保健,以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服务并促进公平可及;通过能力建设和改进筛查手段,加强区域国家卫生应急准备、响应和应对能力,减少卫生危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儿童健康福祉的影响;采用信息和数字技术,加强信息系统,确定边缘群体进而按需求制定计划;分享知识、经验,发挥专长,携手应对现有和新发公共卫生威胁。


6.png

毛盼项目官员致辞


7.png

王嘉东副主任主持开幕式


论坛发布了《中国—东盟医药技术创新合作北京宣言》。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秘书处负责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主任许铭在会上介绍了宣言。宣言倡议建立有效、开放、包容的中国—东盟医药产品创新生态系统;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针对中国—东盟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开发适宜、可负担的医药产品;协调区域发展规划,提高区域内医药产品的公平可及;优化和完善中国—东盟医药产品监管方式,推动区域内监管协同一体化发展;加强跨部门合作,建设具有韧性的卫生系统,实现创新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相关参会领导和嘉宾共同见证了宣言发布。


8.png

许铭主任介绍宣言


9.png

宣言见证仪式


本次活动设有主论坛、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研讨会暨理事会会议、四个分论坛以及“中国—东盟青年之声”优秀论文摘要展览。缅甸卫生部公共卫生司司长Myint Myint Than;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原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遗传学研究室主任、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柯杨;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王宝亭;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陈英凝;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季勇;中国生物集团副总裁孙京林;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汤胜蓝;玛希隆大学诗里拉医院医学院院长Apichat Asavamongkolkul先后在主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中国、东盟国家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癌症精准筛查、医疗器械创新、人道主义援助、国家免疫计划以及疫苗国际化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和创新研究。主论坛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詹思延、北京大学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任明辉共同主持。


a.png

詹思延院长和任明辉院长主持主论坛


b.png

Myint Myint Than司长、柯杨教授、王宝亭副会长、陈英凝教授、季勇校长、孙京林副总裁、汤胜蓝教授、Apichat Asavamongkolkul院长发表主旨演讲(从左上到右下)


仰光第二医科大学校长Aye Aye Khin、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越南医科大学校长Nguyen Huu Tu、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舒珺、柬埔寨国际大学校长助理Vouch Phisith、石河子大学副校长、医学院党委书记吴向未、马来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Sanjay Rampal Lekhraj Rampal、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副院长厉岩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国际合作处处长Koh Dow Rhoon先后在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研讨会暨理事会发表主旨演讲。联盟理事会成员就轮值主席单位、新成员申请以及联盟未来活动等进行深入讨论。理事会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段丽萍主持。


c.png

段丽萍副主任主持理事会


67503a9c1f3047628b4a1b1fb2d880aa.png

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研讨会暨理事会会议


在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分别围绕医疗器械监管科学与创新、气候变化与健康、数字技术赋能卫生体系、妇幼健康发展与国际标准化合作等主题,分享创新研究,加强交流合作。


e.png

医疗器械监管科学与创新分论坛、气候变化与健康分论坛、数字技术赋能卫生体系分论坛和妇幼健康发展与国际标准化合作分论坛(从左上到右下)


本次论坛遴选了35篇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优秀青年学者提交的论文摘要进行展出,其中12篇摘要被评选为论坛优秀摘要。


f.png

“中国—东盟青年之声”优秀论文摘要展览


延伸阅读:

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论坛暨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年会是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2024年度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成立于2019年10月,目前拥有成员单位43家,其中中方21家,东盟方22家。联盟旨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医学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在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的共同发展,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为改善区域人民健康水平做出积极贡献,并服务于全球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

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成立于2023年4月,旨在携手东盟国家的合作伙伴,建立中国—东盟更加有效的公共卫生合作机制,打造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的科学研究基地、技术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推动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成为全球卫生领域区域合作的典范。中心成立以来,围绕“四个一”建设目标,建立了一套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机制,产出了一批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成果,培养了一支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队伍,建设了一个中国—东盟公共卫生数据和人员交流平台,为助力中国—东盟双方关系提质升级,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2023年8月,北京大学与贵州医科大学在贵阳举办了首届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