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数治融合,韧性共筑 ”——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论坛“数字技术赋能医疗卫生服务和应急管理体系”分论坛三成功举办

2025年7月3日下午,第三届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论坛“数字技术赋能医疗卫生服务和应急管理体系”分论坛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成功举办。本次分论坛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共同举办,汇聚了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国际组织和行业学会的专家学者,围绕数字技术在医疗卫生服务和应急管理领域的政策创新、技术应用和实践经验展开深入研讨。分论坛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副主任金音子研究员、罗雅楠副研究员和王敏敏助理研究员共同主持。


tx1.jpg

(嘉宾合影)


世界卫生组织数字健康与创新司技术官员ZHAO Ursula在《人工智能促进健康:全球治理框架与展望》主题报告中强调,数字技术在医疗诊断、治疗决策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全球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她系统介绍了世卫组织数字健康全球倡议的进展,重点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治理框架、伦理准则和监管要求,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能够公平惠及全人类。


tx2.jpg

(Zhao Ursula报告)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定量医学中心LIU Nan副教授在《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赋能应急管理系统》报告中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正在重塑应急医疗服务体系。他通过详实的案例研究,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急救响应、患者监测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并强调建立完善的技术安全与监管框架对保障人工智能在应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tx3.jpg

(Liu Nan报告)


北京大学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明辉教授在《人工智能助力初级卫生保健:中国经验与全球视野》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加强经验分享和技术合作,在共同推动全球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数字化转型上的重要性。他系统梳理了中国在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实践经验,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服务连续性、应对重大健康挑战和促进医疗资源公平分配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tx4.jpg

(任明辉报告)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国际合作与技术服务部副主任许珊作了题为《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如何构建可靠且值得信赖的AI健康》的报告。她从数字技术标准制定的前沿视角,系统阐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健康创新、能力建设、效率提升与可持续性扩展,以及相关标准与原则制定等方面的政策举措与实践经验,并介绍了人工智能赋能健康全生命周期的典型应用案例。并且指出,大模型在健康领域知识边界识别、推动具备多项能力的健康领域全栈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落地,以及构建人工智能发展指标体系以科学评估人工智能成熟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tx5.jpg

(许珊报告)


泰国玛希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Sakada Arj-Ong Vallibhakara作了题为《AI赋能健康与社区人力:泰国能力建设崭新征程》的报告,系统分享了泰国人工智能国家战略、人工智能赋能卫生治理,以及在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领域的创新实践。他详细回顾了人工智能在泰国医院的具体应用和实践、人工智能在私营机构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赋能卫生能力建设和卫生服务的相关进展。他指出,全球人工智能赋能健康与社区能力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是观念转变与能力提升的问题,并呼吁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跨越学科和国界,共同保障未来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与智慧的生活。


tx6.jpg

(Sakada Arj-Ong Vallibhakara报告)


老挝医科大学医学院副教授Samvai Singhaxaiyaseng在《加强老挝卫生体系:现况与未来合作方向》的报告中,深入分析了数字技术在赋能老挝卫生体系的现状与挑战,重点探讨了数字技术在医疗服务和应急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应用潜力,提出在卫生信息化、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领域深化合作对于提升东盟国家卫生服务可及性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tx7.jpg

(Samvai Singhaxaiyaseng报告)


迈瑞医疗国际公共事务总经理汪骥枥在《设备+IT+AI:数字医疗服务系统与急诊》的报告中,介绍了迈瑞医疗如何通过融合智能医疗设备、信息化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高效的数字化急诊解决方案,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患者导向的辅助诊疗、实时患者监测以及提升急诊救治效率与精准度等方面的应用成效。他指出,医疗数字化转型离不开硬件、软件与数据技术的深度协同,应加快高端科技的普及步伐,让更多人能够享有优质的生命健康服务。


tx8.jpg

(汪骥枥报告)


医渡科技政府和公共卫生事业部总经理李继刚在《AI驱动公共卫生新范式》的报告中,阐述了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卫生管理、以及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赋能公共卫生平台建设。他以医渡科技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开展的人工智能赋能项目为例,详细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应急响应服务优化和慢性病智能管理等领域的前沿实践,强调了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智能监测体系是实现公共卫生风险早期预警的关键,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将显著提升公共卫生系统运行效能。报告最后指出,人工智能赋能的精准医疗服务将成为普惠医疗的重要实现路径,最终惠及每个个体健康权益。


tx9.jpg

(李继刚报告)


医脉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辛江涛在《医脉通AI系列产品赋能诊疗实践新格局》的汇报中,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个性化诊疗方案制定、前沿医学指南智能整合、临床数据智能分析以及科研效率提升等方面的实践应用,通过详实的临床案例,演示了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技术如何赋能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优化科研信息获取流程,推动医疗实践迈向智能化、高效化的新阶段。


tx10.jpg

(辛江涛报告)


华大基因东南亚区域总经理曹苏杰在《基于组学的医疗健康AI:在东盟的“读取、学习与进化”应用》的汇报中,分享了华大基因在人工智能驱动型基因测序技术的创新实践。以东盟地区医疗健康需求为切入点,剖析了组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在区域精准医疗和健康管理中的创新应用模式。通过相关落地项目的详细案例,展现了该技术体系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tx11.jpg

(曹苏杰报告)


讯飞医疗智能硬件业务线总经理崔荣涛在《助听器领域AI技术的探索与应用》的汇报中,重点介绍了讯飞医疗将星火大模型与语音识别技术深度融合赋能医疗卫生服务的创新实践。重点以智能助听设备为应用场景,详细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个性化听力补偿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展望了智能助听技术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tx12.jpg

(崔荣涛报告)


tx13.jpg

tx14.jpg

(金音子、罗雅楠分别主持上下半场)


圆桌讨论环节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王敏敏助理研究员主持,邀请了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高级官员文华、亚洲开发银行人类与社会发展司高级卫生专家徐晔、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数字健康研究室副主任邱英鹏、曼彻斯特皇家医院医学教育教授Mahesan Nirmalan、朱拉隆功大学医学院LI Jiayu讲师,以及中国—东盟急救医疗关键技术培训班学员代表等专家,围绕“数字技术赋能医疗卫生服务和应急管理体系的经验与挑战”展开了深度对话。


tx15.jpg

(圆桌讨论)


此次“数字技术赋能医疗卫生服务和应急管理体系”分论坛汇聚了中国—东盟地区的跨领域专家学者,通过专题报告和圆桌讨论等形式,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区域数字健康合作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对加强中国—东盟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领域合作,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