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2021年中国-东盟医学健康共同体发展会议召开

2021年10月21日上午,由北京大学、中国—东盟中心和泰国玛希隆大学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参与筹办的“2021年中国—东盟医学健康共同体发展会议”暨“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年会”顺利开幕。来自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的21所中方院校以及22所东盟方院校领导和师生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会议。此次活动包括“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年会开幕式、理事会会议以及“2021年中国—东盟医学健康共同体发展会议”主旨演讲和分论坛。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联盟中方主席詹启敏,中国—东盟中心综合协调部主任汪红柳,泰国玛希隆大学诗里拉医院/医学院院长、联盟东盟方主席Prasit Watanapa,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璐龄医学院副院长Lau Tang Ching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张宁,泰国玛希隆大学诗里拉医院/医学院副院长Prapat Wanitpongpan共同主持开幕式。


f0ae57a24f4740c5805ce159b6286eb8.png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郑志杰教授主持会议主旨演讲环节,并发表主旨演讲。


d7fc9ae301c9479389ac80d08d53d8fa.png


泰国玛希隆大学诗里拉医院/医学院院长、联盟东盟方主席Prasit Watanapa教授介绍了当前泰国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免疫策略、免疫现状以及不同疫苗组合所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


63207282a6314d35b11d2b518f7003f5.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介绍了利用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细胞因子风暴进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2928b8715fdf4a499c9afdd658e22f3f.png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长吴凡介绍了中国新冠疫情防控的主要应对行动,总结了上海市疫情防控的经验,并对中国-东盟加强传染病合作提出建议。


6715f89efc7441429f7279f166e4ca6b.png


郑志杰教授对三位演讲嘉宾做了精简点评,并在最后作了“加强中国-东盟的全球卫生安全合作”的总结发言。他首先强调了中国-东盟在全球卫生安全领域加强合作的重要意义和行动,表示当前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高发,传染病监测预警技术快速演进,凸显全球卫生安全治理体系亟待改革,而这需要国家、区域和全球通力合作才能进行。东盟是中国的邻近地区和经贸往来最为频繁的地区,但也是中国输入性疾病的主要来源之一。新冠疫情以来,中国不管是从领导人层面,还是国家战略层面都加强了对与包括东盟在内的区域和全球机制在卫生安全领域合作的重视程度和行动力度,为中国-东盟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迈出坚实的步伐。


郑志杰教授建议中国-东盟在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一是建立双方的新发突发传染病监测、预警和预测机制,建立健全以传染性疾病为主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监测体系,并通过构建传染病暴发和传播风险的数学模型及时发现可能的风险事件,向决策者预警。二是联合中国、东盟地区的专家,加强在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对的技术和策略研究,制定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三是加强双方在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研发领域的合作,基于基因技术的病原体检测技术,用快、准、省的基因检测替代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在48小时内快速确定已知病原或发现新病原体。四是加强中国和东盟国家卫生安全战略的对接,制定区域卫生安全战略,统筹区域卫生安全事件的准备、监测和应对。五是加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人才培养合作和智库建设,为区域卫生安全合作提供人才基础。


10月21日下午、22日,会议又相继召开三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新发传染病防控技术与政策”,“新发传染病重症诊疗技术”和“疫情信息分析与防控策略”。主旨演讲环节和分论坛对公众进行了线上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