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创新驱动的结核病防控”——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论坛分论坛二圆满落幕

2025年7月3日下午,第三届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论坛“创新驱动的结核病防控”分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分论坛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主办,邀请了国内外相关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国际组织、行业学会的领导和专家,共同探讨结核病防控的最新进展、结核病诊断治疗以及临床研究等话题,以促进防控策略的创新与优化,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


jhb1.png


论坛开幕式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杜建主持。


jhb2.png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主任许铭教授代表北京大学医学部致辞。他首先介绍了目前结核病防控面临的挑战及当前我国和东盟国家在结核病防治开展的相关工作,强调了创新在结核病防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要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在结核病防治方面的合作。


jhb3.png


作为本次分论坛的共同主办之一,李晓北教授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致辞。他首先向莅临现场的各位专家及同道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他指出,结核病防治是一项需要全球协作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业,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唯有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经验共享,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期待此次论坛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结核病防控的新思路、新方法,为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jhb4.png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国际合作处处长刘畅同志代表北京市卫健委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领导和同仁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在致辞中介绍了如今中国及中东国家的结核病负担,对北京胸科医院在结核病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表示感谢。他强调,创新是推动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动力,期待与东盟国家携手并肩,共同为终止结核病流行、保障人民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jhb5.png


主旨报告由《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副社长、《中国防痨杂志》主编王黎霞教授和盖茨基金会健康创新与合作部门高级项目官员桓世彤主任共同主持。


67cc7263236545a5b5e4989b3661ff3d.png


印尼加查马达大学医学、公共卫生与护理学院内科系Antonia Morita Iswari Saktiawati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结核领域的应用以及电子鼻作为结核病新型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室主任兼科研处处长逄宇教授分享了基于舌拭子的新型结核病诊断技术及新型mRNA疫苗。


泰国曼谷红十字会艾滋病和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Anchalee Avihingsanon博士系统阐述了泰国在结核病防控的最新策略,重点强调了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的关键作用,并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手段优化全球结核病防治体系。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王彦富教授介绍了当前政策体系从单一技术突破转向技术-政策-社会协同革新的发展,并强调关于结核病防治的高质量发展、主动发现及预防性治疗的重要性。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主任沙巍教授分享了“基于反馈控制系统平台的结核病短程治疗方案研究”及该研究目前的关键成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特聘专家刘宇红教授介绍了北京胸科医院、创新联盟及中国结核病临床试验合作中心(CTCTC)三个平台的基本情况,并对基于上述平台开展的临床研究进行概述。


江西中科九峰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刘伟博士分享了CAD影像技术在结核病主动发现中的中国实践,并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两项研究。


0a78cf037936412195d9cc4cfeca62c8.png


参与圆桌讨论嘉宾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二科主任高孟秋教授、印尼加查马达大学医学、公共卫生与护理学院内科系Antonia Morita Iswari Saktiawati教授、泰国曼谷红十字会艾滋病和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Anchalee Avihingsanon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刘宇红教授、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王彦富教授、江西中科九峰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刘伟博士。专家们围绕“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结核病防控取得的成就、面临挑战及未来的合作方向”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与见解。


jhb9.png


本次论坛集中展示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系列创新成果,包括新型诊断技术、智能筛查系统、优化治疗方案等,不仅体现了科技创新在结核病防控中的关键作用,更为深化中国—东盟卫生合作、实现终结结核病目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


jhb10.png